2025年10月10日下午,生物工程学院组织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尹健、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柏玉香、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聂尧、科学技术研究院张乾坤、生物工程学院刘延峰教授、赵丽婷助理研究员出席会议,学院拟申报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聂尧主持。
首先,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柏玉香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全校基金申报量取得突破,面青地项目增幅显著。生工学院面青项目立项率明显回升,但需关注学科代码集中带来的内部竞争问题。结合基金委评审改革,他详细解读了分类评审等政策。针对申报书质量,他建议面上项目要聚焦科学问题凝练与创新表达,青年项目应强化方案可行性与内容系统性,并鼓励依托学科优势积极申报人才类和重点类等高强度项目,提升学术影响力。
随后,聂尧副院长结合2025年学院面青未获批项目的评审意见,指出创新性不足、研究内容逻辑性弱、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工作基础支撑不足及撰写质量不高等五大共性问题。他特别强调,科学问题定位不准、研究内容与目标脱节、方案描述不够具体、前期数据积累不足及文本细节疏漏是主要失分点。建议申报人遵循"关键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创新点"的逻辑主线,以评审视角反复打磨本子,全面提升申报书质量。
刘延峰教授在分享面上项目申报经验时,系统阐述了“选题有特色、内容有创新、基础有支撑”三大核心理念,强调应从独特视角切入,注重理论、方法或材料的原创性,并通过扎实的前期积累构建研究体系。赵丽婷助理研究员则结合青年基金特点,提出选题应立足前期研究基础与领域前沿,注重题目精炼创新、研究内容层层递进、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并提醒申请人严格规范文本细节、善用图表阐释。两位报告人均建议申报人充分利用学院组织的多轮评审与专家指导,持续打磨提升申报书质量。
最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尹健做动员会总结。他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学院科研实力与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全体教师应高度重视申报工作,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方向,尽早启动、精心打磨申报材料。他强调,要特别注意优化申报学科布局,避免内部竞争,提升整体中标率。学院将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通过分层辅导、专家预审、多轮打磨等机制,为教师提供全过程系统化支持,全力推动2026年度基金申报工作实现质量与数量的新突破。

图1 柏玉香副院长作指导报告

图2 聂尧副院长作评审意见分析报告

图3 刘延峰教授分享面上项目申报经验

图4 赵丽婷助理研究员分享青年项目申报经验

图5 尹健院长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