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双一流”建设学科

科学研究
Research

科研动态

周楠迪教授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活细胞内硫化氢的定量检测及SERS成像分析的研究成果

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王晓丽发布时间 :2025-05-19  点击量: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周楠迪教授团队在硫化氢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Quantitative detection and cellular imaging of hydrogen sulfide using a SERS probe based on AuAg nanocages”正式发表于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 = 10.7)(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5.117580)。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血管调节、炎症反应及肿瘤发生等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H2S浓度的异常波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开发灵敏、特异性的活细胞内H2S实时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检测技术存在灵敏度不足、细胞穿透性差或干扰背景高等局限性,难以实现活细胞内H2S的原位成像分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凭借其单分子级灵敏度、分子指纹特异性及无标记检测优势,为活细胞微环境H2S的精准分析提供了新策略。

周楠迪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靶向型SERS探针,实现了活细胞内H2S的定量检测与SERS成像分析(图1)。首先成功制备了三种形貌各异的金银复合SERS基底银包金纳米球(Au@Ag NPs)、银包金纳米星(Au@Ag NSs)以及AuAg NCs)(图2),这些基底兼具优异的等离子体活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随后通过拉曼信号分子4-乙炔基苯胺(4EA)修饰后,发现AuAg-4EA NCs在位于细胞静默区的2010 cm-1处表现出最强的拉曼增强效应。在H2S和氧气存在条件下,AuAg-4EA NCs中的AgH2S快速反应生成拉曼增强性能显著降低的Ag2S,导致4EA信号强度急剧衰减。且随着H2S浓度升高,Ag2S生成量增加,据此建立了H2S浓度依赖的定量检测模型。进一步通过粘蛋白1适配体(MUC1 Apt)与聚乙二醇(PEG)功能化修饰,开发出具有肿瘤靶向能力的SERS探针。该探针通过MUC1 Apt特异性识别MUC1阳性肿瘤细胞,继而通过AgH2S的选择性快速反应,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外源性及内源性H2S的高对比度成像(图3)。

用于H2S检测和成像的SERS探针的实验原理图

三种金银复合SERS基底的形貌表征与元素分析

SERS探针对活细胞内外源性及内源性H2SSERS成像分析

上述研究工作中,王晓丽副教授和我校22级硕士生张佳乐为共同第一作者,周楠迪教授和张雨婷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371430623012344217721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USRP202404007)等项目的资助。

近年来周楠迪教授团队研究方向包括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优化和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智能纳米器件的构建和应用、POCT产品研制、食品安全检测、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监测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Aalytical Chemistry (2023)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5202220222021)Food Chemistry (2022)Talanta (2022)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52021)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等本领域权威期刊。

分享转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

科研动态--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