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双一流”建设学科
ENGLISH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进程
发酵之光
下载专区
师资简介
院士
杰出人才
教职员工
人才招聘
科研概况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交流动态
交流项目
理论学习
组织动态
关工委工作
党的知识
党员发展
学工动态
榜样引领
学科竞赛
组织机构
资料下载
理事会
基金会
校友会
简介
期刊人员设置
投稿指南
学院新闻
【新华日报11月12日】近日,记者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工程学院周哲敏教授团队构建了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可编程支架体系”,让多种酶能够在分子层面上精确排列、协同催化、循环使用,破解了绿色生物制造领域酶在没有外部支撑材料的情况下既保持高效协作,又能随时回收再利用的科学难题。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我们设计的这套体系,相当于利用蛋白质搭建‘分子积木工厂’。”周哲敏介绍,研究人员选用一种能自动“拼装”成长链的蛋白纤维作为骨架,再加入两组“识别模块”和一段“桥梁蛋白”。如此一来,酶与酶之间就能在8—30纳米范围内自由调控。
“这好比一个由高楼组成的社区,每栋楼由层层单元堆叠而成,天桥将楼与楼之间连接。天桥越长,往来路程就越长;天桥越短,沟通协作越迅速。”周哲敏解释,通过这种设计,研究人员能在微观尺度上“规划”酶之间的距离,调控它们协同工作的效率。
这种“蛋白模块积木式”设计,不仅能在微观尺度上实现精确布局,还能在宏观上自发形成可见、可回收的蛋白凝胶材料。同时,支架可以直接从粗裂解液中自组装而成,无需繁琐的纯化过程,稳定可靠。
“我们希望酶像分子工厂里的智能机器人一样精准协作、循环运转。”团队成员程中一介绍,“这种可编程纯蛋白支架在精细化学品制造、生物能源转化、药物合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绿色制造提供全新材料工具。”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11/12/node_1.html
原文链接:https://xh.xhby.net/pc/layout/202511/12/node_10.html#content_1501592
下一篇:2025第七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生态老酒学术与技术高峰论坛召开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