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双一流”建设学科

科学研究
Research

科研动态

张荣珍教授团队在ACS Catalysis发表“基于Loop环调控机制提升L-苏氨酸转醛酶催化潜力”的研究成果(20级博士席志文为文章一作)

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发布时间 :2024-10-21  点击量:

近期,我校生物工程学院张荣珍教授团队在L-苏氨酸转醛酶催化机理解析及高效合成β-羟基氨基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Deciphering the Key Loop: Enhancing L‑Threonine Transaldolase’s Catalytic Potential”正式发表于ACS Catalysis (IF = 11.3) (DOI: 10.1021/acscatal.4c02049)

光学纯的非天然氨基酸是许多精细化学品、药品、农用化学品和重要重要组分。其中β-羟基氨基酸(βHAAs)是构成了多种天然化合物的核心结构,也是合成关键生物活性农药和药物如氯霉素、氟苯尼考、万古霉素、环香素a等的中间体。L -苏氨酸转醛缩酶(LTTA)是合成β-羟基氨基酸(βHAAs)有吸引力的生物催化剂,但其酶活低且Cβ对映选择性差阻碍了它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L-苏氨酸转醛酶的结构信息,半理性设计LTTA活性中心Loop区域,获得了催化效率显著提升的有益突变体,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元动力学模拟掲示了活性中心Loop环调控L-苏氨酸转醛酶的催化机理。同时引入副产物乙醛消除系统,最终在1000L发酵罐条件下实现了氟苯尼考中间体L-syn-对甲磺酰基苯丝氨酸(L-syn-MTPS)的高效合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基于结构比对、计算分析、CAVER预测、通道分析及步进式删除技术,发现CsLTTA活性中心存在synanti两种通道,分别调控L-苏式与L-赤式构型产物,且Loop1是构成CsLTTAsyn通道关键区域。丙氨酸扫描突变结合位点饱和突变/迭代饱和突变策略,对关键位点进行改造,获得最优突变体TQTF70T/C57Q/Y69T)合成L-syn-MTPSde值为95.4%,催化效率kcat/Km提升4倍。分子模拟分析表明TQT突变导致活性口袋重塑,提升了L-苏式构型产物在活性口袋的适配度。其次,TQT活性中心新的氢键的形成提高了其催化能力。CAVER通道预测结合MetaD模拟表明CsLTTA突变体TQT活性中心形成一条新的syn通道,加速了L-苏式构型产物的释放。CsLTTA同工酶ObiH进行同位突变,获得F70T/C57Q/H69T (ObiH- TQT)突变体,随后将突变体偶联乙醛消除系统,合成公斤级L-syn-MTPS6 h内底物转化率为98.3%,产物de值为99.2%,时空产率高达12.7 g L−1 h−1,为目前最高报道水平。研究结果为调控L-苏氨酸转醛酶高效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张荣珍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我校2020级博士研究生席志文为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A0914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1487)等资助。

近年来张荣珍教授团队以生物催化与酶工程理论为指导,在高值化学品中间体的合成体系构建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5)Advanced Materials (2018)ACS catalysis (20182024)The EMBO Journal (2022)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 (202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2024)等本领域权威期刊。


分享转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

科研动态--
手机版